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

一次灵魂的洗礼

  她是一个联合国和平大使,不过,她倡导的,并不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而是人和其他共享地球的动物之间的和平共处。
  
  她就是珍妮.古道尔(Jane.Goodall)博士,一个被誉为动物学界的爱因斯坦的老人。2004年11 月22 日的这个夜晚,复旦的逸夫科技楼一楼报告厅,甚至整个校园,注定会因为这一位老人的到来而不平常。当报告尚未开始时,讲台上,报告厅的过道上,门口,只要是还能站的住人的地方,都被挤满了人,照相机上闪闪的声音不绝于耳,听众的掌声是那样的持久和有力。可能,我们一生中只要有几次这样接近崇高的机会就够了,这是一次赏赐。
  
  "When I was a young girl, I have a dream. My dream is go to Africa to live with animals and write books about them."。珍妮古道尔博士开始了她人生的叙述,与之伴随的,是不停报告厅内拍照声。她讲到了她的童年,讲到了她的梦想,讲到了她的奋斗历程,但是,她没有讲到她获得的联合国所颁发的2001年度甘地--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要知道,这个奖过去曾经有两位人士获得过,他们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那也就意味着她是同他们一样的传奇人物。不用别人的介绍,只需要从她那惟妙惟肖的模仿黑猩猩的叫声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眼前这位目光矍铄的老人不一般的来历。
  
  "In order to save enough money, I have to work at a restaurant as a waiter.
  …until finally, finally, finally I have enough money to go to Africa."
  "When I was 23 years old, I waved goodbye to my family and friends, and went on a ship to Africa. In that time, ship is much cheaper than plane."
  
  在她的面前,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推卸的责任呢?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所以,她在非洲的三十八年野外生涯并不是在进行探险旅游。她家庭没有学费供她读大学,成年后,如她自己说的,是在三个"finally"之后才攒足路费,出发来到非洲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结识了古生物学家利基博士。在利基博士的帮助下,珍妮终于如愿以偿,只身进入坦噶尼喀湖沿岸的黑猩猩栖息地,从而闯进了观察黑猩猩的科学研究领域。然而,仅仅为了能够接近黑猩猩,珍妮就花了15个月!她过的是什么生活了? 全都是非洲大草原那美妙辽阔的景致吗?只要想一想,当人把自己的生活标准降低到和黑猩猩一样时,当你需要长期从地上捡野果吃时,我们就会明白,这种意志不是靠一时的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所能支持得了的。
  
  记得当珍妮.古道尔博士在北大演讲时,有一个女生提了一个这样问题:"如果你只剩下最后一个香蕉,你是把它送给人,还是送给黑猩猩?"
  
  面对这个以小事含大道理的问题,古道尔回答说,她会把香蕉分开,一家一半。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古道尔博士的一个隐喻,意味着人与动物同等重要。因为,在大自然的面前,一个人和一个黑猩猩是平等的!
  
  如果说印度的德莱撒修女的爱心已经超越了民族,宗教和种族的界限,那么,古道尔则不仅超越了她自己的民族,也超越了自己的物种。所以我想,如果真的让古道尔做一个抉择,她会把那根香蕉送给黑猩猩。在我们这个人潮汹涌的世界上,人依靠霸权占据了太多的资源,而黑猩猩的权利却还没有被承认,同样地,其他的动物们平等的权利也没有得到人的承认。
  所以,珍妮古道尔博士虽近古稀之年,也还是四处奔走,不辞辛劳地做"黑猩猩的代言人","黑猩猩的母亲"。尽职尽责的讨回自然界的公道,因为圣经上的这句话:万物生而平等。
  
  她还创立了"根与芽组织"(Roots and Shoots) 。
  
  除了身体力行的四处宣传,她也号召年轻人学会忍耐,学会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而她对于生命的一贯挚爱也促使人类对于生命的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就如同她为"根与芽"这个名字所作的诠释一样:
  
  "Roots creep underground everywhere and make a firm foundation. Shoots seem very weak, but to reach the light they can break open brick walls. Imagine that the brick walls are all the problems we have inflicted on our planet.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roots and shoots,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globe can break through these walls to make a better world."
  ( 根,在地下四处蔓延生长,扎稳根基。芽看似柔弱,追求阳光却能冲破砖墙。我们在这颗行星上造成的问题就像是砖墙。成千上万的根与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能够冲破砖墙,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
  
  她是一个厌倦人世的人吗?她一生长期与黑猩猩为伴,她似乎就不需要人世的温情?当最后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时:"Who is your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她
  带着当年的岁月柔情回忆了当她刚到非洲时的一个小伙子:"H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my life. He told me to follow my dream. He was a wonderful companion during the first four months."就像她后来鼓励别人的:" hold onto your dream, never give up".
  
  当我们对身外的事物无动于衷,当我们把环保的行动停留在口中时,感谢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位老人,用她超凡的精神,点化我们,超度我们。



--
欢迎访问我的网页:http://heimberglee.googlepages.com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

古堡、小巷、喷泉装扮着萨尔茨堡的各个角落,这座奥地利的盐城现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很多游客把萨尔茨堡说成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若非如此,相信世界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也不会在此地拍摄。

萨尔茨堡(Salzburg)在德语中意为盐堡,整座城市沿着蜿蜒的盐河而建。中古时代充满浪漫风情的小巷在雄伟的豪宅之间伸延,高高耸立的萨尔茨城堡和水流湍急的盐河交相辉映,绿树成荫的花园和千姿百态 的喷泉,把这座城市装扮得更加美丽。因此很多游客把萨尔茨堡说成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

  萨尔茨堡老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每年78月间,萨尔茨堡城内一片管弦之声。本市的骄子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和他的音乐,每年都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世界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美丽的景色,如今已经成了游客专门前来观赏的胜地。

  ――海尔布伦宫殿

  海尔布伦宫位于萨尔茨堡市以南6公里处,建造于1615年。这是一处早期巴洛克宫殿,花园非常大,面积达60 公顷,里面有各种喷水游戏和机械传动的剧院场景,在欧洲真可谓别具一格。

  海尔布伦宫一直是一处娱乐消遣的地方,无论是当年主教设宴请客,还是今天的游客参观,都会被海尔布伦山间的泉水所吸引,神秘的洞穴内水的游戏,由水驱动的舞台场景,明晦游戏,有谐趣有惊吓,所有这些游戏充满了捉弄,尽管总有人被出其不意地淋个精湿,但仍然是笑语欢声。

  ――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

  1965年,好莱坞推出了一部以同名音乐剧为蓝本的电影《音乐之声》(由罗杰斯Rogers和哈莫斯坦Hanmmerstein 编剧),同年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得5项奥斯卡,其中包括最佳电影奖和最佳剧本奖,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音乐之声》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素材:出生在维也纳的玛丽亚厍彻拉是萨尔茨堡修女山上本笃会修道院的一个修女。她被派到特拉普男爵家照料 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不久,男爵与玛丽亚相爱,成为夫妻。30年代初,玛丽亚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奥地利巡回演出。1938年,德国并吞奥地利,男爵一家经历千辛万苦,凭借着唱歌,一路逃亡到美国。1941年,男爵一家在美国买了一片农场。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酒店。

  如果您想知道揣伯一家在美国的生活,请看网站www.trappfamily.com。在《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中,朱利叶安德鲁扮演的"玛丽亚"和克利斯多夫普鲁默扮演的"揣伯男爵"带领着一批孩子们的电影使成千上万名观众留下了热泪。电影里的许多场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

  米拉贝尔花园素来以美丽的景色著称。拍摄《音乐之声》当然会选择这个场景。在这里,朱利叶和孩子一起欢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奥波特皇冠宫殿(SchlossLeopoldskron)在电影里被当作揣伯的家。岩石骑术学校是克利斯多夫普鲁默在出逃之前演唱影片主题歌"雪绒花"的地方,这里如今是萨尔茨堡艺术节的演出场地。

  另外,萨尔茨堡郊外的一些旅游名胜也是拍摄《音乐之声》的场所。在海尔布伦宫的花园里,至今仍然保留着作为音乐之声道具的园亭。

――《平安夜,圣诞夜》的诞生

  在萨尔茨堡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小镇名叫欧本多夫。镇上的小教堂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1818年的圣诞节将近,可是教堂里的风琴坏了,束手无策的牧师摩尔请小学教师格尔巴为自己的歌词谱了曲,然后在圣诞夜用吉它伴奏演唱了这首歌曲,这就是今天被全世界咏唱的著名圣诞歌曲《平安夜,圣诞夜》。

  第二年春天,修理风琴的师傅把这首歌带到奥地利的西部,歌曲便不迳而走。如今,欧本多夫的小教堂已成了游客参观的场所。(地址:Stille-Nacht-Platz 7, A-5110, Oberndorf bei Salzburg ;电话:+43/676/6375219)  

附:《平安夜,圣诞夜》歌词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1.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s asleep, one sole light,
  
Just the faithful and holy pair,
  
Lovely boy-child with curly hair,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2.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God's Son laughs, o how bright.
  
Love from your holy lips shines clear,
  
As the dawn of salvation draws near,
  
Jesus, Lord, with your birth!
  Jesus, Lord, with your birth!

  3.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Brought the world peace tonight,
  
From the heavens' golden height
  
Shows the grace of His holy might
  
Jesus, as man on this earth!
  Jesus, as man on this earth!

  4.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Where today all the might
  
Of His fatherly love us graced
  
And then Jesus, as brother embraced.
  
All the peoples on earth!
  All the peoples on earth!

  5.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Long we hoped that He might,
  
As our Lord, free us of wrath,
  
Since times of our fathers He hath
  
Promised to spare all mankind!
  Promised to spare all mankind!

  6.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erds first see the sight.
  
Told by angelic Alleluja,
  
Sounding everywhere, both near and far:
  
"Christ the Savior is here!"
  "Christ the Savior is here!"



--
欢迎访问我的网页:http://heimberglee.googlepages.com

Search with Google